TOP

保健趨勢

《水腫》到底是應該多喝水還是少喝水呢?

這似乎是一個容易混淆的問題。

晚上吃了辣味食物,第二天臉腫眼袋浮現,這樣的情況你是否曾經遇過呢?

很多人誤以為水腫就代表身體有太多水分,因此覺得應該減少水分攝取。

然而,這樣的看法其實是錯誤的。

水腫並不是單純因為身體有過多水分,而是一種水分代謝出現異常的結果,其原因多種多樣。


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水腫的原因

久坐久站

長時間保持相同的姿勢可能導致下肢循環不良,從而積聚水分,最常見於腿部水腫。

 

飲食習慣不良

飲食過於油膩、攝取過量鈉分,導致體內鈉、鉀離子失衡,鈉離子在體內累積,使水分失去平衡。

 

疾病

心衰竭、肝硬化和腎臟病等可能導致水腫,原因包括代謝循環障礙、水分排除障礙以及血漿白蛋白過低。

 

營養不良

蛋白質在調節體內膠體滲透壓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液體可能累積在組織間隙。

 


那麼,應該如何有效地處理水腫呢?

適度運動及活動

運動能夠促進下肢循環,有助於液體回流至心臟,適合長時間坐著或站著的上班族。

 

原型食物為主

減少攝取過多鈉分,選擇少鹽、少加工的原型食物,以辛香料調味,減少對調味料的依賴。

 

足夠蛋白質

營養不良性的水腫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一般成人每公斤體重需攝取約1克蛋白質。

 

足量的蔬果

選擇富含鉀離子的水果,如釋迦、香蕉、香瓜,有助於排出多餘的鈉,同時帶走多餘的水分。

 

水份不能少

喝水有助於身體循環,加速鈉的排除,反而可以減輕水腫。

然而,若是由於疾病引起的水腫,過量飲水可能會加重疾病,需根據疾病狀況限水。

總而言之,『水腫』並不等於『限水』,不要再搞錯了!

有效地處理水腫需要對症下藥,了解水腫的原因,並根據個人狀況採取相應的措施。